8月7日,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,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、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及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联合承办的科学实验课,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精彩亮相。本次实验课以“当立秋遇上水果发电”为主题,巧妙地将节气养生知识与传统的水果发电科学原理相结合,为参与家庭带来了一场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。活动成功吸引了逾60名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N配资,现场互动气氛热烈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节气养生与科学实验,开启跨界探索
活动以立秋节气为序幕,科学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,带领同学们了解立秋的节气特点与养生智慧。立秋时节,气候由湿热转向燥热,中医养生主张“润燥养阴、饮食清补”。此时,多吃酸性水果如柠檬、山楂和猕猴桃等,以生津止渴、滋养肺阴。这些水果不仅味道鲜美,还富含维生素C,有助于提高免疫力。同时引出主题:“水果不仅是健康美食,更是天然的能量载体——它们如何转化为电能?这与立秋养生中‘顺应自然、汲取能量’的理念有何关联?”这一提问瞬间点燃了观众的好奇心。
动手实验:水果变身“小电站”
活动核心环节“水果发电实验”让孩子们大呼过瘾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动手制作水果电池:将铜片、锌片插入柠檬、苹果、梨子等水果中,连接导线与LED灯,观察灯泡逐渐亮起的神奇过程。“水果中的果酸与金属电极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电子流动形成电流,这就是水果发电的奥秘。看似简单的实验,实则蕴含电化学的大学问!”通过亲手操作,孩子们直观理解了能量转换的科学原理,更惊叹于日常食物中隐藏的“绿色能源潜力”。
趣味拓展:创意与科普共舞
现场还设置了趣味挑战:用不同水果组合测试发电效率,孩子们积极尝试,发现柠檬因酸度较高发电效果更佳,梨子则因汁液丰富更稳定。此外,活动融入节气文化体验,鼓励同学们绘制节气主题科学手抄报,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在欢声笑语中交融。
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双向赋能
本次活动旨在打破“科学教育=实验室知识”的固有认知,通过“节气+生活化科学”的创意组合,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中触摸科学脉搏。“立秋的养生智慧教会我们尊重自然节律,水果发电实验则展现人类将自然能量转化为实用科技的创造力。二者的结合,既传承了中华节气文化,又播撒了绿色能源的种子。”
科普赋能未来,探索永不止步
据悉,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将持续打造“节气与科学”系列活动,未来将结合冬至、中秋等节气,探索更多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,推动传统文化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。通过沉浸式实验、科普讲解等形式,助力公众提升科学素养,厚植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